我國廢鋼提煉技術怎么樣
我國每年的鐵礦進口量超過10億噸,為何我國寧可進口鐵礦也不愿意回收廢鐵,中國廢鐵那么多,想要回收要面臨什么問題?
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,在國際社會的鐵礦產業鏈icon中扮演著重要的消費者角色。
與此同時,我國的鐵生產量高達887.5萬噸,居全球首位,產量高、利用率高,自然會有很多的鐵和鋼鐵荒廢,不能支持繼續使用。
我國每年會產生出2.16億噸廢鋼鐵,然而廢舊鋼鐵的回收量卻只有1.4億,不僅回收率低,而且還不值錢,2000塊就能回收一噸。
我們都認為,煉鋼需用鐵,既然我國廢鐵這么多,回收還便宜,為什么沒人愿意回收拿去煉鋼,反而是花大價錢進口鐵礦呢?
這我們就要從煉鋼說起。煉鋼技術十分復雜,但要究其基本原理,也就是保證在高溫環境下,利用氧氣或者化合物,將鐵礦和廢鋼當中的磷硫碳以及其他雜質轉化為氣體,并被排放。
說著簡單,做起來可困難,要將化學元素進行轉化,改變狀態然后剔除,這談何容易,因此在煉鋼技術成熟的今天,煉鋼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難,和不可忽視的細節。
煉鋼有十三個步驟,除了第一個,只需要將水和廢鋼或者鐵礦倒進鍋爐就能完成之外,而從第二步開始,注意事項就多起來了。
從第二步造渣開始,就要一步步的想辦法剔除硫磷碳,在操作工程中,要求的誤差非常小,一旦操作失誤,這一鍋就成不了鋼。
充氧將硫、磷含量降到最低值;放出全部氧化渣,防止回磷;在熔池中進行脫磷操作……等等等等,這些只是操作冰山一角,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剔除硫磷碳服務,可見其重要性。
因此原料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,我國對鋼鐵的最低要求是,磷小于0.045%,硫小于0.050%,而原材料的碳磷硫含量越高,越不好剔除,生產的鋼的質量也越低。
而廢鐵的含碳量不僅超過2%,關于磷和硫的含量又有兩種分類,而且最高價的一類廢鐵,含硫量也大于0.12%,含磷量則達到1%。
因此廢鐵過不了質量關,想要煉鋼,還得用生鐵或者廢鋼,才能達到原材料的要求。
就算有“高質量廢鐵”,能過質量關,但想想也知道,分類回收的工作是需要有人去測定每條廢鐵的硫磷碳含量來確定的。人工分揀的成本有多大,自然不用我說。
就算能進入煉鋼廠,我們還要考慮煉鋼方法的問題。想要用廢鐵或者廢鋼煉鋼,用傳統的煉鋼方式是不行的。
如果要將廢鐵大量利用起來煉鋼,就必須用到電爐煉鋼技術。雖然電爐煉鋼的技術因為綠色環保,已經是國際大勢所趨,但在我國,電爐煉鋼的占比僅有10%。
這并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技術,而是因為相對于廢鐵,廢鋼價格高,而且電爐所需的電力巨大,我國電力緊張,支撐不了那么多煉鋼廠都用電爐。
所以時至今日,大部分的煉鋼廠仍然在使用傳統的煉鋼技術,傳統煉鋼技術仍然青睞鐵礦石。而我國的鐵礦產量并不足以支持我們生產如此之多的鋼鐵。
為了保證后人依舊有鐵可用,國家選擇了支持進口鐵礦石。但因為能源供應緊張,國家也沒有辦法將電爐煉鋼推廣,因此廢鋼和廢鐵,更是落入了無人回收的境地。
原本想要回收廢鐵,就不僅僅只是把鐵收到一個地方就行了,堆在那里無處可去,他還是只有當廢鐵。
再加上,廢鐵堆積時間越長,風吹日曬雨淋,就會生銹,這些化合物隨著雨水沁入到土地里,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。
因此廢鐵如今不僅是大家不愿意回收的原因了,不僅沒有利益,還會污染當地環境,造成金屬中毒,對生活在當地的人民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。
因此廢鐵回收難,不無道理,只希望我國的能源供應系統更加完善,供給更加充足,解決煉鋼廠用不上電爐的大問題。
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,廢鐵、廢鋼有了去處,回收率自然也會高起來,不用再依賴進口鐵礦石了。